沒有麻煩,就沒有關系
(2022-05-31 10:28:21)
標簽:
健康情感文化心理咨詢 |
分類: 人際關系 |
想象一下,自己遇到難處時,第一時間會找誰幫忙?
其實,我們當時一下子想到的那個人,就是和自己關系很好的人,因為我們找ta幫忙,不會覺得是在麻煩ta。
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我們不愿或不敢麻煩的人,與ta的關系就不夠親密。
用武志紅老師的話說就是,關系的實質,就在于麻煩彼此。
今天的文章,我們就來說說,為什么有的人不愿麻煩別人,以及麻煩,對建立關系的重要作用。
1、怕麻煩,讓很多人無法建立關系
“麻煩”這個詞意味著,“你覺得向別人求助,甚至建立關系,是不受歡迎的”,所以,在生活中,我們不愿或不敢給別人添麻煩,擔心被拒絕。
武老師認為,怕麻煩本身意味著,一個人在關系中有過很深很深的失望,ta知道自己伸向別人的手是不受歡迎的。
而這個曾經失望的經歷,大多和小時候的
也就是說,那些不愿表達真實需求的人,不敢麻煩別人的人,總感覺和他人有距離的人,在小的時候,很可能沒有被重要撫育者(尤其是父母)好好回應過。
他們的父母沒有或很少帶著愛意和熱情,歡喜地滿足他們,所以,他們從小就意識到“自己是不受歡迎的,自己會給別人添麻煩”,長大后,他們不敢求助,也不愿求助。
當然,不敢麻煩別人的人,也逐漸不愿讓別人麻煩自己,久而久之,他們就會活在孤獨中。
2、沒有麻煩,就沒有情感
前面說了,怕麻煩,會讓一個人陷入致命的孤獨中,那么,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?
武老師說,沒有麻煩,就沒有情感。
也就是說,一個人的內心有了情感,才不會覺得孤獨,因為在他們心中住著一個愛的人。
小時候,我們怎么和父母相處,長大后,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這樣和他人相處。
如果父母缺乏熱情,對孩子的好是經過努力做出來的,那么,他們就會產生付出感,而這種付出感,對于孩子來說,就是負擔,甚至是控制,
所以孩子體驗到的不是無條件的愛,而是一種愧疚感,于是,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活出自己,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也不夠充分。
說到底就是,這樣的孩子不敢去麻煩父母,長大后也不敢麻煩別人。
敢于“麻煩”,就是一種情感和需求的表達。
3、關系的本質,在于麻煩彼此
武老師建議我們,可以在和一個人,或者在和一件事,又或者在和一個物的關系中,嘗試一下狂熱,即你全然地、毫無保留地把熱情都釋放在這里,和這個人、事或物建立很深的關系,去體驗全然飽滿,體驗不留遺憾。
其實,這就是在鼓勵我們活出
當然,前提是這個人能夠接住這些關系中的動力(各種情緒)。
而這也說明,關系的本質,在于麻煩彼此。
因為麻煩,可以讓彼此享受各種情緒或動力的流動。
4、寫在最后
好的關系,是不怕麻煩的;怕麻煩,都是沒到位的關系。
如果我們想和他人建立深度關系,可以試著這樣做:
首先,不要害怕麻煩別人。
我們要敢于向對方求助,敢于向對方提出自己的要求,對于彼此來說,是一種信任。
更重要的是,在敢于麻煩別人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篩選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,值得交的朋友。
同時,那些不怕我們麻煩的朋友,和我們的關系也會越來越近。
其次,愿意為他人排憂解難。
對于我們信任的人,我們也不要怕麻煩,因為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。
當然,我們要量力而行,不能有強迫,不情愿的感覺,否則我們就會有付出感,而這會破壞彼此之間的感情。
也就是說,我們和他們建立的深度關系,彼此一定都是自在的。
再次,在關系中敢于做自己。
武老師說,在關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,就是這個關系對你的滋養程度。
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能在關系中自由表達,就會體驗到輕松和愉悅。
在關系中做我們自己,不是在做一個好人或假人,而是我們的愛與恨、喜與怒、美與丑,都可以比較自由地流動,這樣的關系才不會讓我們覺得累。
如果我們在關系中做自己的那部分特別匱乏,那么這個關系看上去再好,也會讓我們逐漸失去活力,變得干癟、枯萎。
當然,和別人建立深度關系,不是件容易的事,需要勇氣和耐心。
但我們要知道,懂得“麻煩”別人的人,才更受歡迎!